中国名家艺术作品展示平台
——关于书法艺术的个人浅见
文\张田保
在当代中国书坛,有一些书手邪风不可取,那就是,为了标新立异,剑走偏锋,胡写乱画。如,用蓄起来的头发沾墨画字,头钻地,身打滚,染下一片墨块,这叫书法?还有的人用拖把湿墨,在诺大的宣纸上如疯人耍泼,纵横嘶吼,叫声如雷,拖出的字却如平地岔河,交错无序,观者不识;这种随意杜撰,完全脱离传统书性,字不象字,画不像画的涂鸦,有损中国书法的应有美感和文脉传承,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亵渎,应予以抨击并向正道引导。
我认为,中国书法艺术应在严谨中彰显个性,这才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,并始终获得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喜爱。
我们知道,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。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。归纳起来可分为八个阶段,即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草书、行书。其中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,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,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文字,隶书是汉代官方用书,楷书是汉魏时期的规整字体,草书是楷书的一种速写形式,行书是草书的行书化。无论哪种形式,起初都是为了记事,并没有人刻意追求书法艺术。直到东汉许慎才提出了书法这个概念。演变到至今,当然,现在绝大多数人也不再使用毛笔,文字信息交流普遍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。书法也由原来的实用性为主,转变为艺术性为主了。
现在书法爱好者,初始临碑,都是向古人学习,继承传统。学习古人首先把字写的好看。战国末期政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李斯创作小篆的时候,当时没人称他为书法家。后来的书家如二王、颜、柳、欧、赵、张旭、怀素,也是追寻首先把字写的好看。只有把字写好了,才能自然流露出艺术。
我认为,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。书法作为一门艺术,不应该是阳春白雪,只为小部分人哗众取宠,而是要为广大人民服务,因为,广大人民欣赏书法艺术的水平是高超的,有鉴赏能力的,他们才是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的主力军。我曾多次拿王羲之的巜兰亭序》、怀素《自叙帖》及颜真卿、柳公权的字帖,让不识几个字的老百姓看,他们都说写的好;又拿一些所谓“获大奖”的涂邪字让他们看,都说写的不好。这说明一个问题,真正好的东西,老百姓也能一眼看出它是好的。如何评价书法作品,没有一定的硬性标准,不能由几个所谓专家说了算,应该由专家评委与大众评委相结合。在这一点上,有些媒体艺术类栏目做的就很好。对一些书法作品的高低水平评判,先由一批大众评委给作品打分,再由专家评委打分,叠加分数决定水平高低。这说明一个道理,好的东西是有共性的,是大家都认可的。书法艺术也不例外,一定要在严谨中彰显个性。
20023年8月18日写于南京